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要点(18)
2012-02-20 10:12:2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冻伤(疮)

  二、临床表现 局部冻伤(疮)的表现主要在复温以后。按组织损伤轻重可分为3度。

  (一) 1度冻伤(红斑型) 初始时受冻的皮肤苍白,以后红肿并形成局限性紫红色肿块,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自觉发热、瘙痒或疼痛感,遇热而更甚之,触压时皮肤褪色恢复缓慢。病变数日后消失,局部脱一层皮,不留任何瘢痕。

  (二) 2度冻伤(水疱型) 红肿严重而起水泡,疼痛较剧烈,感觉迟钝或麻木,1~2日后水疱吸收结痂,2~3周后结痂脱落。如发生感染时可溃烂,肿胀,疼痛加剧,久治不愈则愈后结疤。

  (三) 3度冻伤(坏疽型) 全层皮肤甚至肌肉或骨头坏死,复温时可见血泡,最后皮肤变成黑色,腐烂的肌肉脱落后长出肉芽,极不易愈合,愈后可留下色素沉着或结疤。

  三、药物治疗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载的治疗冻伤(疮)药物活性成分和制剂有樟脑、氧化锌、肌醇烟酸酯软膏(烟肌酯)、冻疮膏。

  (一)非处方药

  1.对未形成溃疡的冻疮,轻轻按摩或温水湿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切忌以热水敷或热火烘烤。并可外涂敷紫云膏。

  2.对1度冻疮者选用10%樟脑软膏(5%樟脑醑)涂敷患部,一日2次。或以肌醇烟酸酯软膏涂敷患部,作用缓和而持久,用于冻疮的防治,对1~2度冻疮者可局部涂敷10%辣椒软膏、10%氧化锌软膏或冻疮膏等。

  3.对局部发生水疱和糜烂者,可涂敷10%氧化锌软膏或依沙吖啶(利瓦诺)氧化锌糊剂;对发生溃烂而感染者,局部以0.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清除溢出的黏液后涂敷溃疡膏、0.5%~1%红霉素、0.5%林可霉素乳膏或10%鱼石脂软膏,以控制细菌的感染。

  4.口服烟酸或酌选其缓释剂;口服维生素E可促进肌肉生长;或口服芦丁片。对瘙痒严重者可加服抗过敏药氯苯那敏(扑尔敏)或赛庚啶。

  (二)处方药 对合并严重感染者可给予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林霉素。

  四、用药注意事项

  1.樟脑有刺激性,外用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如皮肤有破损处、溃疡、创面、皮肤渗出部位不宜涂敷;对已破溃的冻疮不宜使用,并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部位。如发生过敏反应,应即停药。另樟脑有挥发性,可透过胎盘屏障,对妊娠期妇女慎用。

  2.局部应用樟脑、辣椒、肌醇烟酸酯软膏后可稍加用力搓擦以帮助渗透,但强度仅达到皮肤发红即可,用药持续时间也不宜太长。

  3.除药物治疗外,严寒冬季须注意对肢体的保暖,及早穿戴棉鞋、手套和耳套,衣服鞋袜宜宽大松软,并不宜在室外久留。对易出脚汗者,每晚宜用热 水清洗,每天更换袜子并及时除湿。天气干冷时多吃御寒的食品,如肉桂、老姜、辣椒或羊肉等。冻疮极易复发,如在儿童时期患发,每年到季后就会出现,对年年 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渐养成用冷水洗脸、洗足、擦身的习惯,提高耐寒能力。

  荨麻疹

  一 病因和分型

  荨麻疹多与变态(过敏)反应有关,大多数属于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少数属于Ⅱ型(细胞毒性)、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反应。通常所说的荨麻疹 为I型变态反应。荨麻疹可由接触多种物质引起,包括异种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动物蛋白(蛋、肉、虾、蟹等)、细菌、病毒、寄生虫、毛皮、羽毛、空气中 的植物花粉及尘螨以及油漆、染料、塑料、化学纤维和用药(阿司匹林、阿托品、青霉素、吗啡、磺胺药、维生素B。等)等。此外,物理因素(冷、热、光)、病 灶(龋齿、扁桃体炎)、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以及精神紧张也可引发。依据荨麻疹发生的频率及时问,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凡持续2周以内者为急性,超 过2周以上者为慢性,有些病例尚可超过1个月。

  二、临床表现

  急性荨麻疹多突然发作,一般在1~5分钟内出现症状,少数可在几天内症状消失,多持续2周。先有皮肤瘙痒或灼热感,迅速出现红斑,继而形成淡红 色风团,略高出皮肤表面,大小和形态不一,有时可融合成大片。并可伴有发热、头痛,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尚可出现喉头黏膜水肿, 严重者可有胸闷、呼吸困难或窒息。发生在四肢末端有肿胀感觉,发生在眼睑时则引起局部高度水肿。慢性荨麻疹的症状多持续2~3周,消而又生,治疗不易,多 伴发失眠。除了急、慢性荨麻疹外,尚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热性荨麻疹

  (二)冷性荨麻疹

  (三)巨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四)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

  三、荨麻疹的选药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录的抗过敏药的活性成分有盐酸异丙嗪、氯苯那敏、盐酸苯海拉明、去氯羟嗪、赛庚啶;过敏活性物质阻释剂有色甘酸钠、富马酸酮替芬。

  (一)非处方药

  1.口服盐酸异丙嗪;口服氯苯那敏对抗组胺过敏作用超过异丙嗪和苯海拉明,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同时宜合并口服维生素C及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片等。

  2.对伴随血管性水肿的荨麻疹,可选用赛庚啶口服。

  3.局部用药可选择具止痒和收敛作用的洗剂,如薄荷酚洗剂(含薄荷、酚、氧化锌、乙醇)或炉甘石洗剂涂敷,一日3次。

  (二)处方药

  对病情严重者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处方药:推荐口服第2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阿司咪唑、咪唑斯汀、氯雷他定或地氯雷他定。对急性者或伴有胃肠道症状时,酌情口服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

  四、用药注意事项

  1.鉴于抗过敏药可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组胺受体产生抑制作用,引起镇静、困倦、嗜睡反应,多数人都能在数日内耐受。但对驾车、高空作业、精密机械操作者,在工作前不得服用或服用后应休息6小时以上。

  2.多数抗过敏药具有轻重不同的抗胆碱作用,表现为口干;对闭角型青光眼者可引起眼压增高;对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可能引起尿潴留,给 药时应予注意。另抗过敏药不良反应常见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便秘、腹泻等,且上述不良反应随药物使用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若进食时服药也 可减轻。

  3.阿司咪唑、特非那丁、依巴斯汀可能抑制心脏钾离子慢通道,有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或Q—T问期延长的危险。故应严格掌握剂量,注意药物的相互 作用,同时对血钾浓度过低者适当补充钾、镁。患先天性Q—T综合征者不宜应用。对肝脏功能缺陷者和心律失常者慎用;对6岁以下儿童慎用。

  4.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抗过敏药。

  5.体重增加是某些抗过敏药的另一方面的不良反应,其中以阿司咪唑、赛庚啶弋酮替芬为甚。

  6.抗过敏药的应用必须及时,以较快地抑制组胺和一系列反应。但因抗过敏药可抑制皮肤 对组胺的反应,对拟进行变应原皮试者,应在停止使用48~72小时后进行。

  7.如感觉到皮疹加剧;或喉头黏膜水肿、胸闷、呼吸困难或窒息时,或应用抗过敏药3日 后仍不见疗效及时去医院诊治。

  8用药期间宜进清淡饮食,禁忌辛辣或腥膻食物,避免搔抓皮肤或热水洗烫,并暂停使用肥皂。另服用抗过敏药期问不宜饮酒,或同时服用镇静催眠药及抗抑郁药。

  手足浅表性真菌感染(手、足癣)

  二、类型与临床表现

  间擦型、水疱型、鳞屑型、角化型、体癣型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

  1.水疱型脚癣可外搽复方苯甲酸酊、十一烯酸软膏,或用10%冰醋酸溶液浸泡,或用l%特比萘芬霜剂、咪康唑霜剂外用涂擦

  2.对问擦型、糜烂型脚癣应尽量保持干燥,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水洗或使用肥皂,不要搔抓,可先用0.1%依沙吖啶(利瓦诺)溶液或3%硼酸溶液 浸泡后涂敷含有5%水杨酸或5%~10%硫黄粉剂,无明显糜烂时,可应用足癣粉、足光粉、枯矾粉,或局部涂敷复方水杨酸酊、复方土槿皮酊,一日3~4次, 连续15日,在渗出不明显时,可用10%水杨酸软膏按常规包扎

  3.对鳞屑型和角化型足癣可用复方苯甲酸软膏、3%克霉唑软膏、2%咪康唑霜剂、10%水杨酸软膏或应用1%特比萘芬霜剂,外用涂擦

  4.手癣的用药与足癣相同,可选用复方苯甲酸搽剂、3%克霉唑乳膏、2%咪康唑霜剂、5%水杨酸酒精或复方苯甲酸软膏、复方十一烯酸软膏涂敷,一日I~2次。或l%特比萘芬霜外用涂擦。

  治疗手癣的最佳方法是采用药物封包治疗,睡前选用10%水杨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20%尿素乳膏(可任选其一)涂敷于手上,按摩5分钟,用塑料薄膜和3层纱布包好。

  (二) 处方药

  1.以上手、足癣尤其是角化皲裂型足癣推荐口服抗真菌药治疗,但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对水疱型足癣不如外用药效果好;对糜烂型足癣不宜提倡。

  2.对有化脓感染的足癣者,推荐应用抗菌药物(红霉素、左氧氟沙星)控制感染后再治疗足癣。

  属于治疗足癣处方药的是

  A.复方苯甲酸酊 B.伊曲康唑 C.咪康唑霜剂

  D.左氧氟沙星 E.红霉素

  答案BDE

  四、用药注意事项

  1.少数患者局部用克霉唑制剂可发生过敏及刺激症状,出现烧灼感、红斑、刺感、起疱、脱皮、瘙痒、荨麻疹、接触性过敏性皮炎。妇女妊娠时并不禁忌在皮肤上局部应用克霉唑。

  2.少数患者应用联苯苄唑可出现局部过敏症状,如瘙痒、灼热感、红斑;极少数人出现灼痛、脱皮等。

  3.咪康唑局部外用可引起皮疹、发红、水疱、烧灼感和其他皮肤刺激性。避免接触眼睛。 摩擦部位宜用洗剂,如皮肤有糜烂面,应首先应用洗剂(不用乳膏)

  4.在体、股癣尚未根治前,禁止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制剂,如曲安奈德(去炎松)乳膏、氟西奈德(肤轻松)乳膏,以免加重病变。

  5.注意对手、足癣的预防与养护:①在外用药期问,对患部皮肤尽量不洗烫,少用或不用肥皂和碱性药物,少洗澡,以使抗真菌药在体表停留的时间延 长,巩固和提高疗效;②若患者同时患有手、足癣,必须同时治疗,以免发生自身感染。体、股癣合并有糖尿病者,在应用抗真菌药的同时,宜控制血糖;③保持干 燥,注意个人卫生,糜烂型足癣忌用热水洗烫,鞋袜应定期洗烫,在夏季潮湿的季节,宜在适宜场合脱去鞋子释放湿气,保持足、体、股、大腿部的皮肤干燥;④避 免直接接触病兽、病猫、病犬,预防真菌的传播。

  沙眼

  一、沙眼的病原体

  沙眼是由病原性沙眼衣原体侵入结膜和角膜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在生活中常见,严重时双眼结膜表面犹如布满沙粒状,因此而被命名。沙眼在男女老 幼中皆可罹患,轻者可无症状,常在体检时由医师发现;较重者在眼内常会有摩擦感或有异物感,难以忍受,有时发痒、迎风流泪、畏惧强光、不时在眼角处积存少 量的分泌物(眼屎)。如翻开眼皮,可发现眼睑结膜呈弥漫性充血,血管摸糊不清,结膜出现乳头或滤泡。沙眼起病慢、病程长,不仅侵犯球结膜(白眼球表面), 进而可危害角膜(黑眼球表面),引起视力下降,治疗时间也较长。

  二、沙眼与睑缘炎的区别

  睑缘炎俗称“烂眼边”,与沙眼不同,、是发生在睑缘皮肤、睫毛囊及腺体的慢性炎症。其有3种类型。

  (一)鳞屑性睑缘炎

  (二)溃疡性睑缘炎

  (三)眦部睑缘炎

  三、临床表现

  沙眼按病程可分为两期。

  (一)第一期(进行期)

  (二)第二期(退行期)

  四、药物治疗

   沙眼主要应用滴眼剂治疗,《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录的治疗沙眼的制剂有10%磺胺醋酰钠、 0.25%硫酸锌、 0.1%酞丁安滴眼剂和0.5%红霉素眼膏。

  (一)非处方药

  1.磺胺醋酰钠(乙酰磺胺)滴眼,并睡前在结膜囊内涂敷0.5%红霉素眼膏。

  2.硫酸锌滴眼剂。

  3.酞丁安滴眼剂对沙眼衣原体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尤其对轻度沙眼疗效最好,采用本品0.1%混悬液滴眼,或以0.1%眼膏涂于结膜囊内

  4.红霉素眼膏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军 团菌也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适用于沙眼、结膜炎、角膜炎。应用0.5%眼膏剂,涂敷于眼睑内,每晚睡前1次。

  (二)处方药

  1.对较重或治疗较晚的沙眼结膜肥厚显著者,可用2%硝酸银或硫酸铜棒擦睑结膜和穹隆结膜,擦后用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冲洗,一日1次。乳头较多的沙眼,可用海螵蛸摩擦法。滤泡较多的沙眼,可作滤泡刮除术;少数倒睫者可去医院行电解术。

  2.对角膜血管翳的重症沙眼,除局部应用滴眼剂外,尚可口服米诺环素。

  五、用药注意事项

  1.磺胺醋酰钠和复方磺胺甲皤唑滴眼剂毒性小,但偶见过敏。对曾有磺胺药过敏史者禁用磺胺醋酰钠、复方磺胺甲嘿唑滴眼剂;过敏体质者也要慎用。并且不宜与其他滴眼液混合使用。另磺胺药滴眼时可通过鼻泪管吸收到循环系统,不宜过量使用。

  2.硫酸锌滴眼剂有腐蚀性,低浓度溶液局部也有刺激性,对急性结膜炎者忌用。

  3.酞丁安有致畸性,对育龄妇女慎用,妊娠期妇女禁用;对过敏者禁用。

  4.发生沙眼时,应根据炎症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及时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并采取预防措施,个人用的毛巾、浴巾、手帕和脸盆宜分开使用。在同一时期内,用药种类宜少,药物以一种为主。

  急性结膜炎

  二、临床表现

  (一)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发病急剧,常同时(或间隔1~2日)累及双眼,伴有大量的黏液性分泌物(眼屎),于夜间分泌较多,常在晨起时被分泌物糊住双眼。轻症者在眼内有瘙痒和异物 感;重者眼睑坠重、灼热、畏光和流泪,结膜下充血、水肿或杂有小出血点,日艮睑亦常红肿,角膜受累则有疼痛及视物模糊,症状类似于沙眼。

  (二)流行性结膜炎 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发浅点状角膜炎,一般仅局限于单眼,流泪较多和伴有少量分泌物,分泌物最初为黏液性,后为黏液脓化而呈脓性,耳前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强,发病急剧。

  (三)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为暴发流行,表现除与流行性结膜炎类似外,同时可有结膜下出血。

  (四)过敏性结膜炎 一般较轻,结膜可充血和水肿,瘙痒而伴有流泪,一般无分泌物或稍有黏液性分泌物。

  (五)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其季节性强,多发生于春夏季节,可反复发作,以男性儿童及青年多见,双眼奇痒,睑结膜有粗大的乳头,角膜缘胶样增生,治疗以抗过敏为主。

  三、药物治疗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录的治疗结膜炎的制剂有磺胺醋酰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制剂,白日宜用滴眼剂,反复多次,睡前则用眼膏剂。

  (一)非处方药

  1.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可选用四环素、金霉素、红霉素、利福平、杆菌肽眼膏、酞丁安、磺胺醋酰钠滴眼剂。

  2.对流行性结膜炎局部给予抗病毒药,可选用0.1%碘苷滴眼剂、0.1%酞丁安或阿昔洛韦滴眼剂。

  3.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应用抗病毒药,0.1%羟苄唑、0.1%利巴韦林滴眼剂。

  4.对过敏性结膜炎宜选用醋酸可的松、醋酸氢化可的松或色甘酸钠滴眼剂和眼膏,滴眼,用前摇匀,眼膏涂敷于眼睑内,每晚睡前1次,连续应用不得超过2周。

  5.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可应用l%强的松、2%色甘酸钠滴眼剂。

  (二)处方药

  1.绿脓杆菌性结膜炎病情较严重,病变进展迅速,短期内可致角膜溃破、穿孔和失明,因此,必须及早治疗,常用多粘菌素B、磺苄西林滴眼剂;对真菌性角膜炎可选用两性霉素B、克霉唑滴眼剂。

  2.对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未彻底治愈而转成慢性结膜炎者,对由细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所致的结膜炎治疗以抗菌为主,应用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滴眼剂、四环素眼膏;由环境(灰尘、风沙、倒睫、屈光不正)刺激所致的非细菌性结膜炎治 疗以对症为主,应用0.5%硫酸锌滴眼剂。

  四、用药注意事项

  1.庆大霉素有耳毒性,引起不可逆性听觉(耳蜗)和前庭功能受损,同时亦可出现肾毒性,发生率约2%~10%,虽滴眼剂比注射剂发生率小,但对儿童、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长期应用。

  2.碘苷滴眼剂长期应用可出现疼痛、瘙痒、眼睑过敏、睫毛脱落、角膜混浊或染色小点,不易消失。

  3.阿昔洛韦滴眼剂应用时偶有一过性烧灼感、疼痛、皮疹、荨麻疹。应用眼膏后极少数患者可即出现一过性轻度疼痛,可出现浅表斑点状角膜病变,但无须中止治疗,愈后亦无明显后遗症。

  4.结膜炎的初始,对炎症性结膜炎可采用热敷的方法,以热毛巾或开水的热气熏蒸,一次10分钟,一日3次;对过敏性结膜炎宜用冷毛巾湿敷。

相关热词搜索:2011年 执业药师考试 药学综合知识

上一篇: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要点(17)
下一篇: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要点(19)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