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要点(19)
2012-02-20 10:13:51   来源:   评论:0 点击:

第五章 十种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 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按血压水平将血压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及高血压。高血压定义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90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140
140-159
160-179
≥180

≥90
90-99
100-109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二、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为多因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1. 遗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2. 环境 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

  (二)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1.心输出量改变

  2.肾和肾功能异常

  3.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病变

  4.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5.交感神经活性增加

  6.血管张力增高和管壁增厚

  7.血管扩张物质

  8.受体比例异常

  9.高胰岛素血症

  三、高血压的分类

  1.依据病因分类

  ⑴ 原发性高血压:经多方检查仍不能找到确切病因(无明显原因)的高血压。

  ⑵ 继发性: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

  2.依据高血压病程进展分类

  ⑴ 缓进型

  ⑵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可出现全身的小动脉暂时性剧烈痉挛而致血压急剧升高,出现头痛、头晕等严重症状,临床称之为高血压急重症,也称“高血压危象”

  四、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一)一般症状

  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缓进型,多见于中老年。特点是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常长达十几年至数十年,因此初期较少出现症状,约半数人因体检 或因其他疾病测量血压后,才偶然发现血压升高。少数人一旦知道患有高血压后,反而会产生各种神经官能症样症状,如头晕、头胀、失眠、健忘、耳鸣、乏力、多 梦、激动等。30%~50%,高血压患者因头痛、头晕、心悸、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和靶器官功能性损害或器质性损害,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二)主要并发症(心、脑、肾及血管受累)

  1.心脏 心脏症状主要与血压升高加重心脏后负荷,引起左心室肥厚,继而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反复心衰发作有关。此外,高血压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常合并冠心 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高血压早期心功能可正常,伴随病程进展常先出现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继之可出现收缩功能不全的症状,如心悸、劳力性呼吸困 难。若血压和病情未能及时控制,可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肺底出现水泡音等急性肺水肿征象;心衰反复发作,左心室可产生离 心性肥厚,心脏扩大,后期甚至发生心衰。

  2。脑 高血压可致脑小动脉痉挛,发生头痛,多发生在枕部,合并眩晕、头胀、眼花、耳鸣、健忘、失眠、乏力等。当血压突然显著升高时可产生高血压脑病,出现剧烈头 痛、呕吐、视力减退、抽搐、昏迷等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高血压脑部主要并发症是脑出血和脑梗死。脑出血常在血压明显升高、波动,情绪激动、用力等情况下发 生。

  3.肾脏早期一般无泌尿系统症状,伴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夜尿增多伴尿电解质排泄增加,继之可出现尿液检查异常,如出现蛋白尿、管型、红细胞。高 血压有严重肾功能损害时,可出现慢性肾衰竭症状,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尿量下降,血液中非蛋白氮、肌酐、尿素氮上升,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症 状。

  4.血管和视网膜 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夹层破裂等血管性疾病的重要因素。视网膜病变是严重高血压并发症,临床常见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等情况。  五、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1.低危组 男性<55岁、女性<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者。

  2.中危组 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患者应否给予药物治疗,开始药物治疗前应经多长时问的观察,医生需予十分缜密的判断。

  3.高危组 高血压水平属1级或2级,兼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或高血压水平属3级但无其他危险因素者属高危组。

  4.很高危组 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

  六、高血压的治疗

  治疗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

  治疗目标:将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普通高血压:<140/90mmHg

  年轻人、糖尿病及肾病患者:<130/80mmHg;老年人<150mmHg

  (二)治疗原则

  ①高危及很高危患者: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②中危患者:先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数周,进一步了解情况,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③低危患者:观察,然后决定是否药物治疗

  全面治疗方案包括:

  ①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各种危险因素;②药物治疗,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③改善生活方式

  (三)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具体内容包括:①控制体 重;②采用合理膳食,减少钠盐、减少膳食中脂肪、注意补充钾和钙等;③增强或适当体育运动;④减轻精神压力,保持乐观心态;⑤其他:如戒烟、限酒等。

  (四)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1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⑴ 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

  ⑵ 最好使用一日1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达到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

  ⑶ 抗高血压药联合治疗 用低剂量单品种治疗疗效不满意的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抗高血压药联合治疗。

  ⑷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降压治疗。

  2抗高血压药的种类

  当前常用于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5类,即利尿药、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1I受体阻断剂(ARB)、钙通道阻滞剂(亦称钙拮抗剂,CCB)。

  常用抗高血压药简表

 

利尿抗高血压药

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氯噻酮、吲达帕胺、吲达帕胺缓释片 
袢利尿药:呋塞米 
保钾利尿药:阿米洛利、氨苯蝶啶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

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

α、β受体阻断剂:拉贝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 
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 
喹那普利、咪达普利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氯沙坦钾、缬沙坦、厄贝沙坦、 地沙坦、替米沙坦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卡地平、 
硝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 
尼群地平、尼索地平、拉西地平

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α受体阻断剂:多沙唑嗪、哌唑嗪、特拉唑嗪

中枢α受体阻断剂:利血平、可乐定、可乐定贴片、甲基多巴

直接血管扩张药:米诺地尔、肼屈嗪

 

  七、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1.明确最佳的首选药治疗

  上述五类常用于抗高血压的药物,都可以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用药和维持用药应根据治疗对象的个体情况,药物的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参考以下各点选用首选药物治疗。①对象有否心血管危险因素;②对象有否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③对象有否受抗高血压药影响的其他疾病;④ 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之间有无相互作用;⑤选用的药物是否有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证据及其力度;⑥所在地区抗高血压药物品种供应与价格状况及治疗 对象的支付能力;⑦患者以往用药的经验和意愿。

  主要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参考

  2 抗高血压药的联合应用

  ⑴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为控制血压须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高血压药。

  ⑵ 药物的配伍应用注意药理学基础 ①在合并用药时,每种药的剂量不大,药物间治疗作用应有协同或至少相加的作用,其不良反应可以相互抵消或至少不重叠或相加。②合并使用的药物品种数不宜过 多,以避免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③合理的配方还要考虑到各药作用时间的一致性,配比成分的剂量比。

  ⑶ 临床药物合用参考:①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剂;②利尿药和ACEI或ARB;③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和B受体阻断剂;④钙通道阻滞剂和ACEI或 ARB;⑤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⑥α受体阻断剂和B受体阻断剂。⑦必要时也可用其他组合,包括中枢作用药如中枢α受体激动剂、咪哒唑啉受体激动剂,以及 ACEI与ARB。

  ⑷ 联合用药采用的方式①各药的按需剂量配比处方;②采用固定配比复方。

  3 注意剂量个体化

  对大多数非重症或急症高血压,要寻找其最小有效耐受剂量药物,也不宜降压太快。故开始给小剂量药物,经1个月后,如疗效不够而不良反应少或可耐 受,可增加剂量;如出现不良反应不能耐受,则改用另一类药物。随访期间血压的测量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对重症高血压,须及早控制其血压,可以较早递增剂量 和合并用药。随访时除患者主观感受外,还要作必要的化验检查,以了解靶器官状况和有无药品不良反应。

  4 给药方案要科学

  药物治疗时初始剂量宜小,采用较小剂量以获得可能的效果,同时使药品不良反应降至最小,如降压疗效不满意,可渐增剂量而获得最佳疗效。另用药要 依从生物钟规律,血压在上、下午各出现一次高峰。因此,为有效控制血压,一日仅服1次的长效抗高血压药如氨氯地平、依那普利、拉西地平、缬沙坦、索他洛 尔、复方降压平等,以晨7时为最佳服用时间,一般抗高血压药不宜在睡前或夜间服用。

  5.关注特殊人群和其他人员的降压治疗

  (1)老年人 应逐步降低血压,建义老年人收缩压目标为150mmHg

  (2)妊娠高血压 必须选择对胎儿安全有效的药物。当血压升高>170/110mmHg时,须及时降压,常用于紧急降压的药物有硝苯地平、拉贝洛尔、肼苯达嗪。常用缓 慢降压的药物有氧希洛尔、阿替洛尔、甲基多巴、伊拉地平。孕期不宜使用的抗高血压药有ACEI、ARB和利尿剂。在选用药物时还应注意,长期使用β受体阻 断剂,有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的可能。注意钙通道阻滞剂与硫酸镁潜在的协同作用,可导致低血压,两者不能合用。

  (3)儿童 尼卡地平、氨氯地平、依那普利、西拉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缬沙坦不宜用于儿童;赖诺普利和福辛普利在新生儿和婴儿,均有少尿和神经异常之虑,在儿童中的安全性缺少研究,不宜应用。

  (4)司机、高空作业和精密仪器操作者 不宜应用尼索地平;ARB服后可出现头晕、步履蹒跚,影响驾车司机、机械操作、高空作业者的注意力,应注意服药与工作的间隔时间。另术前24小时最好停药。

  (5)部分抗高血压药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 利血平、氢氯噻嗪、可乐定、甲基多巴、普萘洛尔、依那普利、哌唑嗪、肼屈嗪、胍乙啶、罗布麻可使患者性欲减退并发生阳痿;胍乙啶可抑制男性射精;甲基多巴 长期服用可致男性****增大;利血平在停药后仍可出现阳痿、性欲减退,提示男性患者尽量避免服用。

  (6)脑血管病 我国长期随访研究提示,脑血管病患者基础及治疗后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有关。血压水平较高者脑卒中再发率高。近年来发表的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表明降压治疗 对既往有脑血管病病史患者有临床益处。现有的证据表明,吲哒帕胺或培哚普利加吲哒帕胺长期治疗脑血管病患者是有益的,可减少脑卒中再发危险。

  (7)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时首选β受体阻断剂或长效CCB或ACEI;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选用B受体阻断剂和ACEI;心梗后患者用ACEI、β受体阻断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8)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症状较轻者除控制体重,限制盐量,积极降低血压外,用ACEI和β受体阻断剂。ACEI有助于逆转左室肥厚或阻止肥厚加重。一旦出现舒张功能不全,在常规 治疗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加用β受体阻断剂。除非有其他适应证(如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否则在舒张功能不全时不应使用洋地黄。

  症状较重的将ACEI、β受体阻断剂、ARB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袢利尿药合用。当发生收缩功能不全时,患者可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以后甚 至出现全心衰竭。除降血压治疗外,利尿药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洋地黄类药物虽然也可改善症状,减少因心衰而住院几率,但并不改善预后。如果没有禁忌证, 都应该积极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断剂。在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中可换用ARB。高血压所致的急性左心衰竭或肺水肿,可以伴有血压显著升高。此时除按急 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进行处理外,尽快降低血压往往十分关键。使用静脉血管扩张剂往往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9)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为避免肾和心血管的损害,要求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因此常须联合用药。收缩压处于130~139mmHg或者舒张压处于 80~89mmHg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不超过3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应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直接加用药物治疗,对于 已经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也应该直接使用药物治疗。理论上,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当控制在患者能够耐受的尽可能较低的水平。

  药物治疗首先考虑使用ACEI或ARB,二者为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当单一药有效时,可优先选用ACEI或ARB,当需要联合用药时, 也应当以其中一种为基础。如果患者不能耐受,二者可以互换。ACEI对1型糖尿病防止肾损害有益。利尿药、β受体阻断剂、CCB可作为二级药物,或者联合 用药。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剂宜小剂量使用,比如氢氯噻嗪一日剂量不超过12.5~25mg,以避免对血脂和血糖的不利影响;对于反复低血糖发作的1型糖尿 病患者,慎用β受体阻断剂,以免其掩盖低血糖症状。除非血压控制不佳,或有前列腺肥大,一般不使用β受体阻断剂。老年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应循序渐进、逐步 达标,血压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如以140/90mmHg为治疗目标,以避免血压骤降引起脏器供血不足。

  (10)慢性肾病 肾脏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应严格控制血压(<130/80mmHg),首选ACEI/ARB,常与CCB、小剂量利尿药、B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 当血肌酐>2mg/dl时,推荐用袢利尿药。应逐渐增加用药品种和剂量,避免使血压过急地下降,同时注意观察在血压下降时肾功能的变化。

  (11)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衰竭伴肺水肿、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 瘤,需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进一步损害。高血压危象常用抗高血压药有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等。

相关热词搜索:2011年 执业药师考试 药学综合知识

上一篇: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要点(18)
下一篇: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要点(20)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