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要点(7)
2012-02-20 08:41:55 来源: 评论:0 点击:
§3. 氧化还原滴定法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
ª常见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碘量法、铈量法、亚硝酸钠法
一、碘量法 以碘为氧化剂或以碘化物为还原剂进行滴定的方法
(一)基本原理
1、直接碘量法:
滴定反应:碘滴定液I2+还原性药物¾®2I-
滴定条件: 只能在酸性、中性、弱碱性条件下, pH>9强碱性环境发生歧化反应。
终点判断:淀粉指示剂法 滴定前加入,终点显蓝色;
I2自身指示剂法,终点显黄色
2、剩余碘量法:
滴定反应:I2(定量、过量)+还原性药物 ¾® 2I- + I2(剩余)
I2(剩余)+2Na2S2O3 ¾® Na2S4O6+2NaI
剩余碘量法需要的滴定液为:碘滴定液和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终点判断:淀粉指示剂法 近终点加入,大量I2易吸附在淀粉表面
3、置换碘量法: 滴定反应:氧化性药物+ I- ¾®I2
(过量的KI)
I2+2Na2S2O3¾®Na2S4O6+2NaI
(二) 碘量法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1. 碘滴定液(0.05mol/L)
1)配制: 加KI作用: 形成KI32-,助溶;降低I2的挥发性,稳定
加HCl作用:去除碘中微量碘酸盐杂质,防止I2自身氧化还原
2)标定:基准物As2O3
加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硫酸液滴定(0.5mol/L)、2克NaHCO3
2.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
1)间接法配制:用新煮沸放冷的水(除CO2、O2、嗜硫细菌)
加无水Na2CO3:为稳定剂
2)标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置换碘量法 基准物K2Cr2O7,淀粉指示剂
K2Cr2O7与Na2S2O3的摩尔比为1:6
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二、铈量法
(一)基本原理
1)定义:以硫酸铈[Ce(SO4)2]为滴定液,在酸性条件下测定还原性物质的滴定方法
滴定反应:黄色 Ce4++e Û Ce3+ 无色
2)♣♣♣终点判断 ①《中国药典》采用邻二氮菲指示剂法; ②自身指示剂法
邻二氮菲指示剂法:邻二氮菲与亚铁离子的配合物显红色,化学计量点后,指示剂中的Fe2+→Fe3+,生成邻二氮菲铁,显淡蓝色指示终点。
邻二氮菲指示液的组成: 硫酸亚铁、邻二氮菲、硫酸
要求:待测组分的还原性比指示剂强。
(二)硫酸铈滴定液(0.1mol/L)的配制和标定
配制:使用[Ce(SO4)2 ·4H2O]间接法配制
标定:
1)基准物三氧化二砷As2O3
2)加NaOH滴定液、过量盐酸、一氯化碘试液(特殊试液)、邻二氮菲指示液。
一氯化碘:属于特殊试剂,催化作用,加快Ce4+氧化亚砷酸H3AsO3的速度
♣♣(三)铈量法应用:不受制剂中淀粉、糖类等干扰----特别适合糖浆剂、片剂等制剂的测定。
《中国药典》用铈量法测定含量的药物:硫酸亚铁片、硫酸亚铁缓释片、葡萄糖酸亚铁及其制剂、富马酸亚铁及其制剂等;硝苯地平
例:硫酸亚铁片的含量测定:1mol的Ce(SO4)2相当于1mol的FeSO4
三、亚硝酸钠滴定法
(一)基本原理
1. HCl中,亚硝酸钠滴定液与芳伯胺 ¾®重氮化反应
Ar-NH2 +NaNO2 +2HCl ® [Ar-N+ºN]Cl + NaCl +2H2O
在本法中,所有芳伯氨基药物与亚硝酸钠的摩尔比均为1:1。
2.影响亚硝酸钠法滴定的因素及指示终点方法
(1)酸的种类及浓度: HBr最快,贵;实际HCl
过量的HCl ¾®加快反应速度,重氮盐在酸性溶液中稳定,防止生成偶氮氨基化合物
(2)反应温度: CP规定室温(10℃-30℃)
滴定速度: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2/3处(防HNO2逸失),迅速加入大部分滴定液,近终点时缓缓滴定至终点。
♣★ (3) 加2g溴化钾的作用¾®重氮化反应为分子间反应,慢,加入KBr可加快重氮化反应速度。
♣★♣(4)亚硝酸钠法指示终点的方法:
①《中国药典》采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 属于电流法
②外指示剂法:如KI-淀粉糊或试纸
(二)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的配制与标定
标定用基准物:对氨基苯磺酸 永停法指示终点
1mol的NaNO2相当于1mol的对氨基苯磺酸
(三)应用: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磺胺甲恶唑(片)、磺胺嘧啶(片)的含量测定
上一篇: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要点(8)
下一篇: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要点(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