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012-02-16 10:56:10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九)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1.临床基础 |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类型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 |
||
2.治疗与合理用药 |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非药物治疗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药物治疗 (3)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的种类 (4)抗甲亢药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 |
|||
(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 1.临床基础 | (1)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 (2)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表现 (3)前列腺增生症的分期 |
||
2.治疗与合理用药 | (1)前列腺增生症的非药物治疗 (2)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 (3)抗前列腺增生药的种类 (4)抗前列腺增生药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 |
|||
(十一)结核病 | 1.临床基础 | (1)结核病的感染途径 (2)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
||
2.治疗与合理用药 | (1)抗结核的非药物治疗 (2)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的目的与作用 (3)化疗初始方案与复治方案 (4)结核的对症治疗 (5)抗结核药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 |
|||
五、十二种疾病的药物治疗 | (十二)艾滋病 | 1.临床基础 | (1)艾滋病的病原体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与机会性感染 |
|
2.治疗与合理用药 | (1)艾滋病的基本治疗 (2)抗艾滋病药联合治疗的目的 (3)抗艾滋病药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 |
|||
六、药学监护 | (一)重点药物监护 | 1.抗菌药物 | (1)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包括治疗性应用、预防性应用和特殊病理、围术期用药、老年人、不同生理状况患者应用基本原则) (2)常见疾病的选药 (3)抗菌药物治疗监护点 |
|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 | (1)用药原则 (2)治疗监护点 |
|||
3.维生素 | (1)滥用危害 (2)治疗监护点 |
|||
4.非甾体抗炎药 | (1)滥用危害 (2)用药原则 (3)治疗监护点 |
|||
5.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 | (1)用药原则 (2)抗凝血药华法林、肝素治疗监护点 (3)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监护点 |
|||
6.抗心力衰竭药 | (1)抗心力衰竭的用药原则 (2)利尿剂用药原则与治疗监护点 (3)强心苷的治疗监护点 |
|||
7.抗心律失常药 | (1)用药原则 (2)治疗监护点 |
|||
8.抗癫痫药 | (1)用药原则 (2)治疗监护点 |
|||
9.免疫抑制药 | 免疫抑制剂中的环孢素、他克莫司治疗监护点 |
|||
六、药学监护 | (一)重点药物监护 | 10.抗肿瘤药 | (1)用药原则 (2)治疗监护点(蒽醌类抗生素、抗代谢药、植物来源生物碱、铂类化合物) |
|
(二)体内药物浓度与基因组检测技术 | 1.体内药物浓度监测 | (1)治疗药物需要监测的原则 (2)常用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比较 (3)需要药物浓度监测的药品种类 |
||
2.药物基因组检测 | 临床需要重点监测的药品品种 | |||
(三)个体化给药 | 个体化给药的应用 | (1)卡马西平、茶碱、地高辛、苯妥英钠、万古霉素的个体化给药 (2)基因多态性与个体化给药(吗啡、质子泵抑制剂、异烟肼) |
||
七、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 (一)儿童和老年人用药 | 1.儿童用药 | (1)小儿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 (2)小儿用药注意事项 (3)婴幼儿禁用的药物 |
|
2.老年人用药 | (1)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2)老年人药动学特点与药效学特点 (3)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4)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
|||
(二)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 1.妊娠期用药 | (1)药物对孕妇的影响 (2)不同孕期的用药特点 (3)药物对胚胎和胎儿的不良影响 (4)妊娠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5)妊娠期妇女禁用药物的常见品种 |
||
2.哺乳期用药 | (1)可在乳汁中排泄的药物 (2)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3)哺乳期妇女禁用药物 |
|||
(三)驾驶员和运动员用药 | 1.驾驶员用药 | (1)驾驶员应慎用的药物 (2)防范措施 |
||
2.运动员用药 | (1)兴奋剂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品种 (2)兴奋剂的危害 |
|||
七、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 (四)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 | 1.肝功能不全者用药 | (1)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 (2)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原则 (3)肝病患者慎用的药物 (4)肝功能不全者给药方案调整 |
|
2.肾功能不全者用药 | (1)肾功能不全时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 (2)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原则 (3)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的药物 (4)肾功能不全者给药方案调整 |
|||
(五)透析患者用药 | 1.常用的透析方法 | (1)血液透析的适应证和相对禁忌证 (2)腹膜透析的适应证 |
||
2.透析患者用药注意 | (1)透析患者给药剂量的调整 (2)透析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
|||
八、临床常见中毒物质与解救 | (一)中毒解救原则 | 1.中毒的一般处理 | (1)清除未吸收毒物的方法 (2)加速毒物排泄的方法 (3)中毒后药物的拮抗 |
|
2.特殊解毒剂 | 临床常用的特殊解毒剂种类及适应证 |
|||
(二)常见物质中毒表现与解救 | 1.镇静催眠药 | 巴比妥类、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中毒症状与解救 |
||
2.三环类抗抑郁药 | 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的中毒症状与解救 | |||
3.抗癫痫药 |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中毒浓度和解救 | |||
4.杀虫农药 | (1)中毒症状与解救 (2)解救有机磷中毒应用阿托品、胆碱酯酶复活剂的注意事项 |
|||
5.灭鼠药 | 中毒症状与解救 | |||
6.其它物质 | 麦角胺、异烟肼及瘦肉精、亚硝酸盐中毒症状与解救 | |||
九、药品的临床评价方法与应用 | (一)药品临床评价的阶段与特点 | 1.药品临床评价的两个阶段 | (1)药品临床评价的分期 (2)上市前药品临床评价的局限性 (3)上市后药品临床评价的必要性 |
|
2.药品临床评价的特点 | (1)药品临床评价的特点 (2)药品临床评价的意义 |
|||
(二)药物利用研究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 1.药物利用研究 | (1)药物利用研究的目的 (2)药物利用研究的应用范围 |
||
2.药物利用研究的常用方法 | (1)日限定剂量(DDD) (2)药物利用指数(DUI) (3)用药频度分析 |
|||
(三)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 药物流行病学 | (1)药物流行病学的作用 (2)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 |
||
(四)循证医学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作用 | 1.循证医学 | (1)循证医学的核心内容 (2)循证药物信息的主体 |
||
2.循证医学的要素与证据分类 | (1)三个要素 (2)证据五级分类 |
|||
3.循证医学实践 | 应用范围 | |||
(五)药物经济学方法在药物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 1.药物经济学 | (1)成本的种类 (2)用药结果的评价 |
||
2.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1)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2)几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
|||
3.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实践 | 应用范围 | |||
十、药物警戒与药源性及疾病 | (一)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 | 1.不良反应 | (1)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2)药品不良反应的分型与特点 (3)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
|
2.不良事件 | (1)药品不良事件的原因 (2)发生后对患者的应对与处理原则 (3)因果关系的判断 |
|||
十、药物警戒与药源性及疾病 | (一)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 | 3.药物警戒 | (1)国内外发生的重要药害事件的评价 (2)药物警戒的信息 |
|
(二)药源性疾病 | 1.常见药源性疾病 | (1)引起药源性胃肠道损害的药物 (2)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 (3)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 (4)引起药源性血液系统损害的药物 (5)引起药源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药物 |
||
2.诊断与治疗 | (1)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2)药源性疾病的治疗 |
|||
十一、药品的保管 | (一)药品质量检查 | 1.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 (1)环境因素 (2)人为因素 (3)药品因素 |
|
2.变质药品的外观检查 | (1)外观质量检查的内容 (2)检查方法 |
|||
(二)药品的保管方法 | 1.药品的一般保管方法 | (1)易受光线、湿度、温度、振荡影响而变质药品及保管方法 (2)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保管方法 |
||
2.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保管方法 | (1)危险品的主要特征及性状 (2)保管方法 |
|||
十二、药物信息服务 | (一)药物信息特点与来源 | 药物信息的来源与检索 | 药物信息源的分级 | |
(二)药物信息源分级 | 1.一级文献 | 内容及特点 | ||
2.二级文献 | (1)常用索引服务和文献数据库的名称及特点 (2)常用国内外文摘的名称 |
|||
3.三级文献 | (1)《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的主要结构与特点 (2)《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特点 (3)不同文献的特点和应用 |
|||
4.互联网站 | 主要药学网站的网址及特点 | |||
十二、药物信息服务 | (三)药物信息的评价与管理 | 1.药物信息的评价 | (1)评价的原则 (2)评价的标准 (3)提供药物咨询信息的步骤 |
|
2.药物信息的管理 | (1)药物信息的应用 (2)药物信息管理的原则 |
|||
十三、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 (一)医疗器械 | 1.基本质量特性 | 安全性与有效性 | |
2.产品的分类 | 分类原则及各类产品的主要品种 | |||
(二)家庭常用医疗器械 | 1.卫生材料及敷料 | (1)医用纱布、医用棉花、医用绷带、医用橡皮膏、创可贴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2)医用绷带的分类及用途 |
||
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 |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基本质量要求、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
3.体温计 | (1)水银体温计的分类及测量范围 (2)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
4.血压计 | (1)电子血压计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的基本质量要求及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
5.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仪 | (1)基本质量要求 (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
6.制氧机及氧气瓶 | (1)不同类型制氧机的特点 (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
7.助听器 | 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
8.避孕套 | 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
9.拔罐器 | (1)常用拔罐器具的种类、特点 (2)拔罐法的禁忌 |
|||
10.针具 | (1)针具的种类 (2)各种针具的材质、结构、规格、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常用消毒方法 |
|||
十三、医疗器械基础知识 | (二)家庭常用医疗器械 | 11.灸具 | (1)灸法的种类 (2)艾灸的材料、制品及其规格 |
上一篇: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剂学
下一篇: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