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一)及答案
2012-05-04 16:14:26   来源:   评论:0 点击: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一)及答案

,只有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才是检验新民主主 义革命胜利的唯一标准;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目标的实现仅仅为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创造条件,被束缚的生产力的解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BC 项都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38.【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题干所引用的这段话是对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正确概括,即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它们具有时间上承接关系,任何割裂它们之间这种关系的言行都是错误 的。A项是“二次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等观点的错误实质;C项否认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它们之间不存在根本性质上的继承关系, 因此AC项都不是对题干这段话的正确理解。

  39.【答案】BCD。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的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0.【答案】ABCD。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 立全部国家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和监督;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便 于保证少数民族参加国家管理。

  41.【答案】ABD。解析: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由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决定的。ABD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非武装斗争形式。

  42.【答案】ACD。解析: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生产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 联系的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从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过程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 系列的社会行动。第三,产品的社会化,即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交换供应整个社会。答案为ACD。

  43.【答案】ABD。解析: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人们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系统。包括生产工具、动力和能源、运输和辅助工具,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

  44.【答案】ABD。解析:本题考的是宪政的含义和特征。宪政,是指根据宪法规定所产生的,以法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能够有效协调国 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关系的现代民主制度。简言之,宪政就是民主政治。故A项论述正确。宪政的主要特征为:(1)宪政的基本精神在于限制国家权力。国家权 力是宪法授予的,不得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和禁止行使的权力。国家权力不得侵犯公民权利,并且有义务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故B项论述正确。(2)宪政的集中 表现是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当宪法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正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时,国家权力的限制、公民权利的实现就有了坚实保障,宪政也就能 最终建立起来。故D项论述正确。(3)宪政建立的基本途径在于宪法的实施和实现。宪法的实施和实现的过程,也就是宪政建立的过程。宪法是宪政的前提,但有 宪法却不一定有宪政。故C项论述错误。

  45.【答案】AB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 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一)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四)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六)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 况;(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八)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九)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十一)环境保护、公 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46.【答案】ABC。解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以德治国的核心要素。

  47.【答案】ABC。解析:《行政复议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48.【答案】ABCD。解析:《劳动争议解释》第七十三条: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

  49.【答案】B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包括(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 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 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移所得;(十)偶然所得。

  对储蓄存款利息收入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不包括国债利息收入,个人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继续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正确答案为BD。

  50.【答案】BD。解析:《物权法》第二百三十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虽然电视机为赃物,但是王某属于善意第三人,享有对电视机的留置权。并且对孙某的侵权行为,享有占有返还请求权。

  三、判断题

  51.【答案】B。 52.【答案】B。 53.【答案】A。 54.【答案】B。 55.【答案】B。

  56.【答案】A。 57.【答案】B。 58.【答案】B。 59.【答案】B。 60.【答案】A。

  四、综合分析题

  61.【答案】B。

  62.【答案】D。

  63.【答案】C。

  64.【答案】CD。

  65.【答案】BD。

  66【答案】AD。解析:正常成人脉搏为60~100次/分,正常儿童每分钟呼吸30~40次。

  67.【答案】ABCD。解析:“全国妇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女职工、女农民、女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妇女、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妇女和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妇女的群众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

  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它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给付的形式较为复杂,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安置。即从工作、生活、居住上给予安排。

  (2)补助。由民政部门依法对社会上生活困难的人给予的物质帮助。

  (3)抚恤。对特定死者的家属、伤残人员给予的物质帮助形式,含有慰问的性质。

  (4)优待。给予被帮助人以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物质帮助形式。

  (5)救灾扶贫。指在较大范围内对特殊情况下的公民进行的物质帮助形式。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鼓励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奖励的内容是指行政主体通过行政奖励行为赋予受奖励者的权益。根据我国有关行政奖励的法律规定,行政奖励的内容由下列三方面组成:(1)物质方面的权益;(2)精神方面的权益;(3)职务方面的权益。

  行政奖励的形式主要有:(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3)通令嘉奖;(4)记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

  68.【答案】B。

  69.【答案】AC。

  70.【答案】ACD。解析:慰问信是一种信件,不属于公文。如慰问信称谓涉及的对象过多,需一一列上所有对象的姓名或名称。慰问信的标题是不可缺少的,其结构为标题、称谓、正文、结束语、落款等几个部分。

  71.【答案】ABCD。

  72.【答案】ABD。

  73.【答案】ABCD。

  74.【答案】AB。

  75.【答案】ABC。

相关热词搜索:事业单位 公共基础知识

上一篇: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知识及练习
下一篇: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编(一)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