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波动下的社会问题 如何应对
2012-02-13 11:07:26 来源: 评论:0 点击: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在一定范围内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是在经济波动期间,宜采取一定的鼓励性措施,在一些企业当中提倡“减薪不减人”的方式。这种方式尽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对于缓解失业问题会有一定的明显作用。
二是大幅度调整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教育,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
中国现在存在着一个反差很大的现象,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却是技术性人才严重不足。比如,现代社会中的工人技能等级比例结构应是中级和高 级工人占据多数,而中国现阶段工人技能等级比例结构却正好颠倒过来。中国工人中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1.5%,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 则占到了60%。如果加上“农民工”的因素,初级工的实际比例恐怕要高达80%左右。
这一问题严重地削弱了国家的经济竞争能力,也加重了大学生的失业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大幅度调整中国现有的教育结构,在本科生招生结构当中增大 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应用型学科的比例,同时还应大幅度增加中等职业教育的比重。另外,国家和一些企业目前有必要投入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对暂时闲置的工人包 括农民工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
建立起雄厚的战略资源储备体系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速度最快、人口最多的大国来说,要想保持社会的安全运行,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局面,有效地应对社会经济危机,拥有一个雄厚的战略资源战略物资储备体系极为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应当清醒看到,中国的战略资源状况很不乐观。中国的能源供给存在着极大的压力。中国人均占有的原煤储量、水资源储量、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 平均水平的55%、91%、10%和4%。如果未来能源消费平均增长率按5%推算,则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将较之2002年翻一倍以上,至少达到30亿 吨标准煤,能源供应的压力极为巨大。中国石油净进口率将由2002年的34.6%提高到2030年的83.5%,届时中国每天进口的石油,相当于目前美国 每天的进口水平。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02~2030年,全球新增能源需求的21%来自中国。
另外,主要矿产品也存在着巨大的压力。中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几种重要大宗矿产如富铁矿、铜矿、锌矿、钾矿、锰矿将长期短缺,到2010年,45种主要矿产中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缺少一个雄厚的战略资源战略物资储备体系,那么,中国社会经济的安全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容易受制于国外各种经济势力、政治势力以及经 济波动的影响,将无法有效应对来自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的打击,较为严重社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幅度上升,由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会大幅度扩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国必须从长远考虑,建立起雄厚的包括石油、重要矿产种类等重要能源在内的战略资源战略物资储备体系。重要的是,中国现在已经基本具备了这种能力。
至于储备的方式,从有效性以及成本节约的角度看,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有必要学会并注重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有针对性地鼓励、引导国内企业到海外建立能源基地。
此外,还有两点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是,应当高度重视粮食的战略储备。粮食是一个民族最为基础性的生命线。平时这一问题很有可能被人们忽视,但一旦 到了关键的时候,粮食的重要性就往往会迅速凸显出来。至于粮食的战略储备,特别要注重解决好粮食实物的战略储备和粮食耕地面积的保护这样两个问题。
二是,应当高度重视黄金的战略储备问题。可以说,国家拥有雄厚的黄金储备,可以有效地使整个国家实现购买力的保值甚至是增值,有效地保护国民的财富安全。 这是有效应对国内外金融危机、国内物价上涨等社会危机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况且,中国现在已经具备了大量购进黄金的经济实力,比如,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远 远高居世界第一,完全可以从中动用一部分购买黄金。
相关热词搜索:经济波动下的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