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012-02-13 16:51:31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血肌酐
(六)血生化检查 1.淀粉酶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磷酸激酶
3.血尿酸
(七)血糖与血脂
代谢检查
1.血糖 (1)正常值参考范围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糖化血红蛋白
3.血清总胆固醇
4.三酰甘油
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八)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4.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六、药学
服务与咨询
(一)药学服务的基本要求 从事药学服务应具备的素质 (1)人际沟通的内容和技巧
(2)药历的主要内容和格式
(3)药学服务中投诉的应对
(二)药学服务的内涵 1.药学服务的内容 (1)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
(2)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
2.药学服务的对象 药学服务的重要人群
(三)用药咨询 1.患者的咨询 (1)承接咨询的内容
(2)特殊情况下的提示提醒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2.医护人员的咨询 咨询的内容
七、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一)处方 处方的常用术语 (1)与药名有关的术语
(2)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
(二)中药饮片处
方的药品名称
1.正名和别名 常见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别名
2.并开药名 常见中药饮片的并开药名
3.处方应付 常见的处方应付
(三)中药的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1)“十八反”配伍禁忌
(2)“十九畏”配伍禁忌,
2.妊娠禁忌 (1)妊娠禁用的中药
(2)妊娠慎用的中药
3.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的主要内容
4.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实例分析
(四)中药的用法用量 1.汤剂的用法用量 (1)内服法
(2)外用法
2.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1)内服法
(2)外用法
(3)特殊剂型的正确使用
(4)中药注射剂的正确使用
3.毒、麻中药的使用 (1)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2)罂粟壳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五)中药的调剂 1.中药饮片处方的调剂 调剂程序、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2.中药饮片斗谱排列 (1)斗谱编排原则
(2)需特殊存放的品种与方法
3.中成药调剂 (1)中成药调剂注意事项
(2)妊娠禁用的中成药
(3)妊娠慎用的中成药
(六)中药汤剂 1.中药汤剂的煎煮 煎煮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
2.特殊煎药方法 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对服、冲服、煎汤代水的适用范围、要求与注意事项
八、中药
的采购、贮藏与养护
(一)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1.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
2.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易发生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现象的常见剂型
(二)引起中药质
量变异的因素
1.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所含水分、淀粉、黏液质、油脂、挥发油、色素等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2.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温度、湿度、日光、空气、霉菌、害虫、包装容器、贮存时间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三)中药的贮藏
与养护
1.中药材和饮片的贮藏 (1)常用的贮藏方法和注意事项
(2)分类保管养护品种
2.中药材和饮片的养护 (1)传统养护技术
(2)现代养护技术
3.中成药的养护 各种剂型中成药的贮存养护
4.《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对各名词术语的规定 遮光、密闭、密封、熔封或严封、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常温
九、非处
方药
(一)非处方中成药 非处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正确使用的注意事项
(二)各种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1.内科用药
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止咳平喘剂、化痰剂、补虚剂、安神剂、治风剂
(1)各剂类药的使用适应证和要点
(2)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
2.内科用药
祛暑剂、温里剂、开窍剂、固涩剂、和解剂、理气剂、理血剂、消导化积剂、祛湿剂
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
3.外科用药 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
4.妇科用药
理气剂、扶正剂
(1)各剂类药的使用适应证和要点
(2)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
5.妇科用药
清热剂、散结剂
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
6.眼科用药
清热剂、扶正剂
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
7.耳鼻喉科用药
耳病、鼻病、咽喉病
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
8.骨伤科用药 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
9.儿科用药
治感冒类药、治咳嗽类药、治积滞类药、治厌食症类药、治脾虚泄泻类药
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
十、中药的合理应用 (一)合理用药 1.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合理用药的诸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
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后果 (1)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后果
3.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 保证合理用药的各种措施
(二)中成药的联合应用 1.中成药的合理联用 (1)中成药与中成药联用的实例分析
(2)中成药与中药汤剂联用的实例分析
(3)中成药与药引联用的实例分析
(4)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的实例分析
2.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1)含“十八反”、“十九畏”药昧中成药的配伍禁忌
(2)含有毒药物中成药的联用
(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禁忌
(4)药物的相互作用
(三)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1.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1)协同增效
(2)降低毒副反应
(3)降低用药剂量
2.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1)影响吸收
(2)影响分布
(3)影响代谢
(4)影响排泄
3.中西药联用 (1)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
(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
4.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 (1)常用的品名和所含西药成分
(2)使用注意事项
十一、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 (一)老年人的中药应用 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 (1)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
(2)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
(二)妊娠期患者和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 1.妊娠期患者的中药应用 根据风险慎重选择用药
2.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 乳母用药对新生儿的影响
(三)婴幼儿患者的中药应用 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 (1)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
(2)婴幼儿患者合理服用补益药
(四)肾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 1.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2.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 相关品种
3.中药引起肾损伤的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五)肝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 1.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2.引起肝损伤的中药及其主要化学物质 相关品种及有关化学物质
十二、中药不良反
(一)药物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的界定
2.不良反应的分类 (1)病因学分类
(2)病理学分类
(二)中药不良反 1.皮肤症状 各种类型药疹
应常见的临床表现 2.全身症状 (1)各系统常见的中毒表现
(2)肝肾损害的中毒表现
(三)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1.药物和使用的因素 炮制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辨证不准、配伍失度等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
2.机体因素 体质、性别、年龄、种属等引发不良反应的机体因素
(四)常用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1.乌头类药物 (1)乌头类药物和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
(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
2.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1)含马钱子的常见中成药
(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
3.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 (1)含蟾酥的常见中成药
(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
4.雄黄及含雄黄的中成药 (1)含雄黄的常见中成药
(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
5.含朱砂、轻粉、红粉的中成药 (1)相关品种
(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
6.含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药 (1)相关品种
(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
7.黄药子 中毒表现、原因、解救
(五)中药不良反
应监测与报告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 (1)自愿呈报和集中监测
(2)监管系统
(3)报告范围和程序
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表 (1)填写内容
(2)注意事项
十三、中
医药文献与信息
常用中医药信息 1.传统中医药典籍 (1)主要的医学典籍
(2)主要的本草典籍
(3)主要的方书典籍
2.现代中医药信息 (1)药品标准
(2)常用中医药期刊
(3)常用中医药工具书与文摘
(4)常用的药品集和专著
(5)互联网资源
十四、医
疗器械基本知识
(一)医疗器械 1.基本质量特性 安全性与有效性
2.产品的分类 分类原则及各类产品的主要品种
(二)家庭常用医疗器械 1.卫生材料及敷料 (1)医用纱布、医用棉花、医用绷带、医用橡皮膏、创可贴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2)医用绷带的分类及用途
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基本质量要求、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3.体温计 (1)水银体温计的分类及测量范围
(2)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4.血压计 (1)电子血压计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的基本质量要求及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5.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仪 (1)基本质量要求
(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6.制氧机及氧气瓶 (1)不同类型制氧机的特点
(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7.助听器 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8.避孕套 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9.拔罐器 (1)常用拔罐器具的种类及特点
(2)拔罐法的禁忌
10.针具 (1)针具的种类
(2)各种针具的材质、结构、规格、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常用消毒方法
11.灸具* (1)灸法的种类
(2)艾灸的材料、制品及其规格

  附注:

  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品种名单

  一、内科用药

  (一)解表剂

  感冒清热颗粒 正柴胡饮颗粒 荆防颗粒 九味羌活丸 银翘解毒丸(片) 感冒退热颗粒 羚羊感冒片 桑菊感冒片 防风通圣丸 葛根芩连丸 玉屏风颗粒 参苏丸

  (二)祛暑剂

  保济丸 藿香正气水(片、软胶囊) 暑热感冒颗粒 清暑解毒颗粒 十滴水(软胶囊) 六和定中丸 甘露消毒丸 清暑益气丸

  (三)泻下剂

  复方芦荟胶囊 当归龙荟丸 清新宁胶囊 清宁丸 一清胶囊 苁蓉通便口服液 麻仁润肠丸 麻仁丸 麻仁滋脾丸 通便灵胶囊 通乐颗粒

  (四)清热剂

  牛黄解毒丸(片)黄连上清丸 牛黄上清丸 清胃黄连片 双黄连口服液(颗粒) 板蓝根颗粒 银黄片 抗病毒颗粒 茵栀黄口服液 利胆片 茵陈五芩丸 复方黄连素片 香连丸

  (五)温里剂

  附子理中丸 香砂养胃丸 良附丸 温胃舒胶囊 小建中颗粒

  (六)止咳平喘剂

  通宣理肺丸 半夏露糖浆 杏仁止咳糖浆 蛇胆川贝液 蛇胆川贝枇杷膏 橘红片(丸) 养阴清肺丸 参贝北瓜膏 蛤蚧定喘丸 桂龙咳喘宁胶囊 固本咳喘片 苏子降气丸

  (七)化痰剂

  二陈丸 急支糖浆 复方鲜竹沥液 清气化痰丸 强力枇杷露 克咳胶囊 牛黄蛇胆川贝散 蛇胆陈皮胶囊 止咳橘红丸 川贝止咳露 二母宁嗽丸 清肺抑火丸 治咳川贝枇杷露 蜜炼川贝枇杷膏 批把止咳颗粒 小青龙合剂 祛痰止咳颗粒 杏苏止咳糖浆 镇咳宁糖浆

  (八)开窍剂

  清开灵颗粒(口服液) 安宫牛黄片 紫雪散 牛黄清心丸(局方) 苏合香丸 礞石滚痰丸

  (九)固涩剂

  缩泉丸 金锁固精丸 锁阳固精丸 固本益肠片 固肠止泻丸 涩肠止泻散 四神丸

  (十)补虚剂

  补中益气丸 参芩白术散 参芪片 香砂六君丸 薯蓣丸 当归补血口服液 八珍颗粒 人参养荣丸 人参归脾丸 归脾丸 十全大补膏(丸) 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左归丸 大补阴丸 麦味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河车大造丸 金匮肾气丸 四神丸 桂附地黄丸 五子衍宗丸 济生肾气丸 消渴丸 生脉饮

相关热词搜索: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 中药学

上一篇: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化学
下一篇: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理学

分享到: 收藏